在我們每個正常人身上,都會多多少少地出現一定程度的強迫現象,這些屬于正常的心理現象。當強迫思考和行為總是糾纏著你,操縱著你,使你欲罷不能,無從回避,就有可能演變為強迫型人格障礙,甚至強迫型神經。
強迫型人格障礙是一種性格障礙,特征如下:
1、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,按部就班,有條不紊,因而有時候會影響工作效率。
2、不合理的堅持別人也要按照他的方式做事,否則心里很不痛快,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。
3、猶豫不決,常推遲或避免做出決定。
4、常有不安全感,窮思竭慮,反復考慮計劃是否得當,反復核對檢查,唯恐疏忽和差錯。
5、拘泥小節,甚至生活小節也要“程序化”,不遵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重新做。
6、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滿足的體驗,相反容易悔恨和內疚。
7、對自己要求嚴格,過分沉溺于職責義務與道德規范,無業余愛好,拘謹吝嗇,缺少友誼往來。
強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就是苛求嚴格和完美,容易把沖突理智化,具有強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為。這類人在平時缺乏安全感,對自我過分克制,過分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,舉止是否得當,因而表現得特別死板,缺乏靈活性。
責任感特別強,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標準要求自己,追求完美,同時又墨守成規。在處世方面,過于謹小慎微,常常由于過分認真而注意細節,忽視全局。怕犯錯誤,遇事優柔寡斷,難以做出決定。他們情感以焦慮、緊張、悔恨時多,輕松、愉快、滿意時少。不能平易近人,難于熱情待人,缺乏幽默感。由于對人對己都感到不滿而易招怨恨。
強迫型人格具體行為表現有3個方面:
1、 心里總是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,常常處于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。如門鎖上后還要反復檢查,擔心門是否鎖好。洗手時候總是反復,明知不必,控制不住。強迫與反強迫同時存在。
2、 思慮過多,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,總以為沒有達到要求,別人以懷疑,自己就感到不安。
3、 行為循規蹈矩,不知變通,清規戒律倒不少。處理事情有秩序,整潔、守時,但對節奏明快,突然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,很難適應,對新事物接受慢。
強迫型人格障礙一般形成于幼年時期,與家庭教育和生活經歷直接相關。父母管教過分苛刻,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范,絕不準許自行其是,造成孩子怕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的心理,從而做任何事都是思慮甚多,優柔寡斷,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,逐漸形成經常性緊張,焦慮反應。
一些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,也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,如醫生家庭,由于過分愛清潔,對孩子的衛生特別注意,容易使孩子形成“潔癖”,產生強迫性洗手行為。另外,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,也可能形成強迫型人格。
免責聲明:本站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圖片為本站編輯網上尋找,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本站是一個普及心理且幫助有心理困惑的人來獲取信息,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,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,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,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,造成漏登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。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
聲明:該站部分文章及圖片系轉載,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心理知識信息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